您好!今天是
投稿邮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关注

青年成长贵在“墩苗”而非“拔苗”

2025-08-20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揠苗助长的心态在青年培养中时有显现:有的刚出校门便被委以重任,看似“高起点”,实则“脚下虚”;有的频繁轮岗“镀金”,经历丰富却难言精深;有的被过度保护,错失在逆境中“壮筋骨”的良机。这般“拔苗式”培养,违背人才成长规律,易致根基不稳、后劲不足。青年成才之道,贵在“墩苗”,在厚实的土壤里深扎根、汲养分。

“墩”在基层一线,磨砺筋骨增韧劲。“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基层实践是青年成长最肥沃的土壤。只有真正沉到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矛盾风险第一线,在“热锅”上反复煎熬,才能褪去书生气、练就真功夫。要勇于投身艰苦环境、复杂局面,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正是在处理琐碎中磨练耐心,在化解矛盾中提升智慧,在应对挑战中增强韧性,青年才能获得最扎实的“原始积累”,锻造压不垮的“钢筋铁骨”。

“墩”在专业深处,厚积薄发长才干。“样样通”不如“一门精”。青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若频繁“转场”,浅尝辄止,终难成栋梁之材。“墩苗”意味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久久为功。要摒弃浮躁心态,拒绝“速成”诱惑,选定方向便心无旁骛、一钻到底。在日复一日的钻研中掌握核心技术,在年复一年的积累中成为行家里手。这种“深蹲”,积蓄的是突破创新的爆发力,成就的是不可替代的真本领。

“墩”在心性修养,涵养定力明方向。成长路上,诱惑与挑战并存,挫折与迷茫难免。“墩苗”更在于心性的淬炼与价值观的塑造。要在实践中深刻感悟国情民情,校准人生坐标,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看淡个人进退得失;要锤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初心。唯有心性“墩”得稳,方向把得准,青年方能在大风大浪中行稳致远。

“墩苗”非是压制,恰是厚爱;非是慢待,实为远谋。青年时期这段沉潜扎根的时光,恰似树木在生长关键期向下深钻的根系,看似“慢”于拔苗助长,实则积蓄着日后“拔节生长”、傲然挺立的磅礴力量。鼓励青年在实践沃土中深“墩”、实“墩”,方能为国家锻造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作者:高翔东

责任编辑:文剑

来源:陕西网榆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