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投稿邮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关注

把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2024-06-07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政府、高校、企业和青年共同努力,综合施策,将不断促进青年人才高质量就业,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让所学所长与就业岗位“双向奔赴”

近日,清华大学全校研究生选修课程《创办新企业》答辩会在清华科技园举行,由64位课程学员组成的28个选课团队顺利结课。这些团队的创业项目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机器人以及文创产业等前沿行业方向。

为什么这门课程受到了高校学子的欢迎?清华科技园企业联合党委委员、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贺小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让高校学子在毕业之前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可以实现以创业促就业。在他看来,在发挥高校毕业生所学所长方面,不仅要针对就业岗位有所设计,也可以将相关工作前置到学子毕业之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有助于实现所学所长与就业岗位“双向奔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高校毕业生规模增加、专业与岗位需求错配,一些学有所长的青年人才与现有就业岗位之间出现不匹配的现象。例如,有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超市场需求,而有些行业则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分布不均衡;部分青年对就业岗位有较高的期望,尤其是在薪资、工作环境等方面,而一些中小企业或基层岗位难以满足青年人才的期望。

如何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企业需求侧改革。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调整人才结构,更好地吸纳和利用高学历人才。同时,促进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二是推动短板产业补链。对于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应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这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可以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推动优势产业延伸。对于已有的优势产业,应进一步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延伸其产业链,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四是破除制约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例如,简化就业流程、优化就业服务等。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青年人才的合法权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

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实习、合作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政府和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如资金、培训和指导,鼓励青年在重点领域和行业进行创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流动。加强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帮助青年掌握新技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

完善政策引导青年人才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人才“信号”不能及时被就业市场所吸收,不同地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规划不同,新兴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如成熟的职业那样明确等因素影响着青年人才的就业选择。此外,和大城市、大型企业相比,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常常在经济收益、职业发展前景、生活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缺乏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如何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贺小辉认为,平台型企业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沙龙及路演活动,引导并促进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此外,通过孵化投资体系扶持培育青年创新创业项目,集合平台资源“陪伴”青年人才成长,同时也能助推重点产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马珺认为,要从政策、资金、培训、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青年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例如,政府要继续出台和完善针对青年创业的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提供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优惠措施。高校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年的职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自身定位。通过产业升级和转型优化就业结构,创造更多适合青年人才的就业岗位。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技能培训力度,尤其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通过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鼓励青年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缓解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

张成刚提出五点建议。第一,提高薪资和福利待遇。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缩小与大城市、大企业之间的差距。第二,改善职业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明确职业晋升路径,增强职业吸引力。第三,提升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对城乡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提升青年在这些地区的生活质量。第四,增加资源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支持,帮助青年在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创业。第五,完善激励政策。对于愿意在基层和中小微企业长期工作的青年人才,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户籍、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是青年群体就业的重要途径。马珺认为,企业是就业市场的主体,稳定企业发展对于保障就业至关重要。政府应通过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提供金融支持等措施,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和扩大就业。

“要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培训资源、项目资源等,促进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形成多元化的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和政府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包括职业规划指导、求职技能培训、招聘信息提供等。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应承担起引导和监管的责任,确保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政府还应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马珺说。

马珺建议,要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对接服务。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趋势,鼓励灵活就业、远程工作、兼职就业等多元化就业模式的发展。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和社会保障政策,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要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特别是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就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张成刚表示,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最核心的依然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使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的待遇回报、职业发展稳定性能够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校企对接活动、实习和就业推荐会,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可以提供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机会,帮助青年掌握市场需求的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此外,完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在高校和社区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服务,帮助青年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记者:郭锦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