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历史教训塑造持久和平——来自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青年军官学者研讨会的声音
作为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的一场特色学术活动,以“战争记忆与当代和平”为主题的青年军官学者研讨会,吸引了中国、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的青年军官学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大家回顾战争岁月,共商和平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历史,应该被世人所铭记。”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表示:“客观研究二战问题,是实现和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明确善与恶的界限,坚决反对美化战争罪犯、歪曲历史真相的行径。”
“80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但个别西方国家出于自身狭隘私利,长期曲解二战真相,炮制出一系列极为错误的观点,模糊了正义与邪恶、荣耀与罪责的界限。”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胡峰笙认为,错误的二战史观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已沦为当前个别西方国家推行地缘战略的工具。
“以史为鉴”是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热词。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德里克·格罗斯曼表示,当前大国竞争加剧,若不能正视二战历史,从中汲取教训,很有可能引发新的冲突,继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二战记忆不是一个静态的事实,而是充满张力、不断被塑造的动态场域。”军事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江月结合自己访问俄罗斯的经历指出,当下有些西方国家通过刻意夸大自身在战争中的贡献、削弱盟友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等方式,为自身政策提供所谓的合法性与道德优势。这也警示人们,只有真正汲取教训、深刻反省,才能更好地共同守护和平。
“和平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研讨会主持人、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副研究员刘晨曦表示,战争记忆并非仅是尘封的档案和静态的遗产,而是守护和平的警钟、面向未来的智慧。只有让更多的青年人真正了解二战历史、正确看待二战历史,以史为鉴,才能为愈合战争创伤、消弭战争根源、塑造持久和平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苏洪博
解放军报记者:李姝睿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