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7月10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该局和教育局、财政局共同就《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从挖潜扩容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保障和营造就业良好环境四个方面,拿出诚意满满的政策。如您有意见建议,请在7月25日18时前发至电子邮箱:jiuyechu123@126.com。
亮点一:挖潜扩容就业空间
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全年归集市场化用工岗位需求20万个以上。激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和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落实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社会组织,参照企业享受每招用1人按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公共部门岗位方面,郑州市要加快全市事业单位,特别是区县(市)、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进度,8月底之前完成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优化国有企业岗位资源配置,加大校园招聘力度,稳定扩大其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政策执行至2026年12月31日。
如果青年想自己创业,那也有政策优惠: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倾斜,政府投资的创业孵化载体应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供高校毕业生创业者使用。优化一次性创业开业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在郑州市区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1万元补贴。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个人创业的按规定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合伙创业的最高不超过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之和的110%且不超过 400万元。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相应保障。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不超过2/3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亮点二:提升就业能力
根据《征求意见稿》,高校每个院系至少配备1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
如何让学校培养的人才,恰恰是市场需要的?《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高校围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人才急需领域,开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就业培训。高校要组织“红黄牌”提示专业就业质量不高、社会需求减少的相关学科专业点学生参与“微专业”或培训课程学习,优化知识和技能结构,通过考核后给予学分认定或提供相关学习证明。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近年持续就业状况不佳相关专业学生按规定转专业或辅修其他专业。
开展就业见习质量提升行动,围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健康照护、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单位,重点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发展的管理类、技术类、科研类等高质量见习岗位,全年募集不少于1.4万个见习岗位。鼓励开发区、区县(市)开展就业见习专场对接活动,动员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岗前锻炼,全年为4000名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机会。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剩余期限见习补贴,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亮点三:加强就业服务保障
《征求意见稿》明确,郑州市要深耕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招聘月、国聘行动、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豫荐未来青春启航”等专项行动,丰富先进制造业促就业、夏季招聘夜市行业企业专场、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活动,实现招聘信息不断线、就业服务不停歇。市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每周至少举办3次招聘活动,开发区、区县(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每月至少举办1~2次招聘活动。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独自开展及其与高校联合开展的招聘活动,进场招聘单位达到100家以上的,可按每家参会单位200元的标准申请补贴。
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工作,郑州市还将依托“乐业小站”等现有资源,新、改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青年群体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全年新、改建不少于191个。
亮点四:营造就业良好环境
根据《征求意见稿》,郑州市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和校园招聘活动参与单位资质及岗位信息审核。依法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售卖就业协议、“黑中介”、“培训贷”等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清理整顿,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同时,选树一批服务重大战略、扎根城乡基层、投身西部地区等青年就业典型,组织好“平凡岗位精彩人生” “劳模工匠进校园”“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等人物事迹宣传,加大“豫创天下”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获奖选手或项目的宣传力度,讲好青年就业创业故事,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从国家发展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理性务实选择职业和岗位。
记者:李娜
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