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既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又是重要的就业群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超过“千万级”规模。年中正值毕业季,面对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挑战,今年上半年,江苏各地各部门用好用足就业政策,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力帮助青年群体走好从校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打出“组合拳” 构建立体就业通道
专场招聘会、直播送岗、访企拓岗……今年上半年,面对依然存在的就业总量压力,各地纷纷推出覆盖广、密度高、专业性强的就业服务矩阵,为青年群体架起直通职场的“高速路”。上个月,在一场由江苏省镇江技师学院和镇江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2025年校园双选会上,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100家优质企业现场提供就业岗位521个,人才需求2273人。“双选会让我同时获得3家心仪企业的青睐,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良好的求职机会和平台。”该校汽车工程系应届毕业生刘同学欣喜地说。
这样的招聘活动只是镇江持续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缩影。镇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3月至6月,镇江市人社部门联合在镇高校和企业开展了2025在镇高校毕业生留镇就业“百日行动”系列活动,通过“政策赋能+精准服务+实践体验”组合拳,构建在镇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立体通道。短短3个月内,共计在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7所在镇高校举办了9场大型双选会。针对不同高校的专业特色,该市人社部门还“量体裁衣”设计专场活动。例如,在江苏科技大学举办的专场双选会上,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等10余家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龙头企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等专业毕业生提供超200个对口岗位;在江苏大学开展的专场活动中,蜂巢传动系统(江苏)有限公司、北汽蓝谷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等30余家汽车制造与机械工程领域企业聚焦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供新能源汽车研发、智能制造等优质岗位……截至目前,系列活动累计吸引1010家次企业,提供岗位18033个,吸引在镇7所高校超1.5万名学生参与,全方位激活城市人才“蓄水池”。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青年群体的职场之旅在江苏得以顺利起航,高校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截至6月底,南京理工大学2025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博士毕业去向落实率以及本科生深造率等核心指标均较去年同期实现小幅增长,这与该校近年来围绕“立足江苏、国防优先、强化工信、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质量就业工作目标构建的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密不可分。“为拓宽就业渠道,我们一方面积极深化校地合作,实现江苏省13个设区市引才工作站全覆盖;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校招服务,举办各类招聘会91场,企业宣讲会931场,吸引43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选才,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7万个。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组织60余名院系负责人走访400余家重点单位,开拓优质岗位5000余个。”南京理工大学学工处副处长周双喜告诉记者,针对当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学校还建立“一人一档”跟踪机制,持续开展“百日冲刺促就业”网络专场招聘会等活动,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提升“适配度” 推动校企同频共振
当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就业结构性矛盾,即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对此,各地在推进青年群体就业工作中注重将人才招引同地方特色产业相匹配,因地制宜发出了一张张诚意满满的“邀请函”。“今年上半年,我们陆续招聘了10名大学生,目前这些大学生在师傅的‘一对一’指导下,正在逐步熟悉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相关技能。”无锡市梁溪区企业——东方空间(江苏)航天动力有限公司的行政主管倪晨曦介绍道。近年来,梁溪区大力发展空天产业、智能装备等十二大产业生态圈,东方空间(江苏)航天动力有限公司便是梁溪区首批引进的空天产业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从最初的20人发展成60人的团队,今年下半年,他们将搬入新的厂区,届时将会进一步扩大招工用工范围。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梁溪区企业招聘和求职就业实现精准匹配,今年以来,梁溪区围绕高端人才招聘开展了“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帮助企业对接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开展大学生研学训练营、“百企千才高校行”校园招聘等大学生活动,不断加大青年大学生的招引力度,截至目前已开展招聘活动50余场次,服务企业910余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1万余个,参与群众1.8万人次。
雨花台区是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核心区,已集聚4600多家涉软企业,形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立足以产聚人、以才兴业,该区构建起覆盖安居、创业、服务全链条的人才政策体系。今年5月,雨花台区重磅发布的“高质量人口人才政策12条”,其中,围绕产才融合,推出一系列诚意满满的政策举措。比如,服务南京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分层分类支持“产业顶尖人才”“产业高端人才”“企业引才育才”,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可获500万元项目支持和300万元安家补贴,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信创等产业优秀人才;完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支持企业“高薪聘高人”;设立人才专项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早期优秀人才项目注入金融“活水”……“雨花台区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推动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期待更多高校将科研平台建在雨花、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共同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雨花台区区长李方毅说。
锤炼“硬技能” 助力提升就业能力
职业技能于劳动者而言是看家本领,也是谋生之计,职业技能提升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今年,我省将“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服务10万人次以上”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实施补贴性、梯次化、精准化技能培训,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截至5月中旬,全省已完成高校毕业生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52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3181万元,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培训从网络协议基础讲起,到搭建虚拟环境实操,再到获取国家认可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四级证书,整个过程让我对网络安全领域有了系统认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现代通信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王遵鸿说。掌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后,他已收到多家企业的面试邀约,“企业HR看到证书就眼前一亮,这可比单纯的简历更有说服力。”在江苏,像他这样通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掌握过硬本领、明确职业方向的青年学生还有很多。聚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江苏充分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鼓励采取“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紧扣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将碳排放管理员、互联网营销师等28个新职业(工种)和14个数字技术专业职业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新兴职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全省119所技工院校已与2700多家知名企业(如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建立合作关系,组建23个特色产业联盟(集团),开设2152个订单班、冠名班和企业新型学徒班,显著提升产教融合效能。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就业见习期间的技能培训;通过多渠道精准发布培训信息,提升服务针对性;严格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切实减轻毕业生负担,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
记者:周凯航
来源:江苏经济报